渝北网  >   经济
筑梦美丽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洛碛镇2018年特色工作掠影

  提档升级后干净、整洁的洛碛场镇

  洛碛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大天池居民新村美如画卷

  知名的“水上漂”豆花在此发源,清朝“九宫十八庙”在此落户,重庆唯一的状元冯时行在此诞生,还有渝北境内唯一的长江水码头,三峡移民大镇,渝怀、渝利、渝万铁路和沪渝、三环、南两高速贯穿全境……这里就是洛碛镇。

  去年以来,洛碛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多举措推动精准扶贫,提升民生温度;强化特色小城镇建设,开启幸福新篇章……随着一件件举措的落实,如今的洛碛城镇美了起来、百姓富了起来、生活好了起来,“富民强镇”的目标也离洛碛群众越来越近。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

  让村民生活在水墨画里

  “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当洛碛镇大天池村村民李云安被问及对房屋改造是否满意时,他笑着连声表示:“满意。”

  65岁的李云安世代生活在大天池村朝家坝,由于年久失修,住了多年的房子面临墙壁裂缝、屋顶漏雨的窘迫情况,但作为低保户的他对此却无能力改变。在去年7月,洛碛镇把大天池村朝家坝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结合农村危房整治工作,以“八改”“六化”为整治标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李云安的房屋是穿斗房,颇为陈旧,房前屋后杂乱无章。镇政府统一按照川东民居“坡屋顶、小青瓦、白瓦头、灰瓦脊、三角檐、木门窗、白粉墙、石墙裙”8要素对房盖立面进行整修,涂上规定色号的白漆,并保留原屋的基脚石,在让房屋焕然一新的同时还保留了乡村韵味。另外,工匠们还进行了电路、厕所、厨房、院坝、畜禽圈舍等整治工作,对房前屋后的沟渠、便道等进行了清理打造。经过三个多月的施工,一幢乡间的美丽农舍跃然眼前。看着自家房屋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李云安笑得合不拢嘴。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洛碛乡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该镇完成大天池、老君山、水溶洞、上坝等4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483户家庭受益,其中,朝家坝示范点整治效果多次接受上级检查并得到充分肯定。同时,加强全镇183公里农村道路的日常养护、路政管理,全面开展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硬化通组公路15.6公里,新建泥结石道路21.6公里,通过这些建设,该镇的路网环线基本形成,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继续推进农村自来水“村村通”民生工程,启动沙地、上坝村自来水扩网工程,高质量完成11口山坪塘整治,解决了两万多人的出行和饮水问题。

  由“输血”变“造血”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王大哥,多亏了您对我家的帮扶,去年我家养殖的生猪都已经被预订了,预计收入有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几天前,洛碛镇沙地村脱贫户陈瑞英激动地对上门走访的帮扶干部王庆国说。在陈瑞英看来,要不是扶贫干部引导她发展养猪业,她家可能还要等着政府来救济。

  陈瑞英的丈夫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没有劳动能力,为了照顾患病的丈夫,过去,陈瑞英在沙地村附近的砖厂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还不足1万元,养家糊口都有些问题。

  2015年,帮扶干部给陈瑞英家送来了两头仔猪,她把猪养大后共卖了5000块钱。尝到了养猪的甜头后,她用一部分钱购买了3头种猪,其余的钱用来给丈夫治病。

  “帮扶干部扶我上马,我也得靠自己将马儿赶得更远才是。”陈瑞英说,养殖空闲之时,她就将村里村民们闲置的田土耕作起来,主要种植玉米、红苕等用来喂猪。去年,陈瑞英家已经养殖了18头肥猪,9头香猪,9只山羊,因是纯粮食喂养,深受顾客的青睐,一点不愁销路,预计收入可达到5万多元。

  在洛碛镇,通过对口帮扶单位和镇里引导发展产业的受益者还有很多。为了确保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该镇以“四进七不进、一出三不出”的要求精准扶贫,全面落实“三个到户”“四个到人”帮扶措施,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措施”的办法,大力引导建卡贫困户发展以种养殖业为主的产业,为他们量身制定产业帮扶计划,并为其购买了生产资料。此外,该镇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如:在老君山村通过沐丰园蔬菜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在沙湾村让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发展产业进行保底分红的方式,让村民增加收入……随着一项项惠民帮扶举措的落实,贫困户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也让他们脱贫的信心更足。

  除此之外,该镇还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镇村提供公益就业岗位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再就业;以政府购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低保兜底的方式,保障40户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加大义务教育保障力度,资助15名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投资约600万元,全面改造全镇四类人员CD级危房186户,解决贫困群众住房无保障问题。

  “软硬”兼施同发展

  打造精致滨江新城镇

  自古商贸繁华地,千年码头文化洲。历史将岁月封存,迎来的是城市更大的发展。

  2012年,洛碛镇被纳入市级中心镇,2014年获得全国重点镇,并被评为“重庆市最具投资价值小城镇”,2015年,被命名为重庆市生态镇……在移民大搬迁的背景下,洛碛将“打造滨江新城镇”作为发展方向,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

  去年,该镇投资8350万元开展中心场镇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对沿主街房屋立面、屋顶、主街外墙砖脱落、空调机位、原房屋彩钢棚、门市及广告牌等进行整治;积极对范围内广场、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利用场镇空闲地建设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便民服务设施;投资930万新建状元文化广场、法制公园;投资750万元实施移民迁建集镇小区综合帮扶项目(第一批)。

  针对场镇环卫“一抓就好、一放就乱”问题,该镇通过抓薄弱环节、“错时错峰”作业、“以洁为标”环境治理、提升日常保洁质量的方式,确保环卫保洁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划、有设施、有制度、有人管。同时,集中整治乱搭灵堂、乱放鞭炮等行为,依法取缔流动摊点890余起,违章占道经营40余处,努力做到还路于民、还路于行。

  随着生活环境的进步,“如何让农民真正转变为市民”成为另一个课题。对此,洛碛镇多管齐下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去年,该镇以传统节日为抓手,先后成功举办渝北(重庆)首届番茄文化节和首届全民运动会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全民健身为宗旨,开展象棋友谊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活动;积极推进流动文化服务进村工作,开展电视“户户通”惠民工程,坚持定期放映惠民电影,续配农家书屋书籍,扎扎实实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去年,我镇组织创作的评书《铁骨状元冯时行》参加市、区戏剧曲艺大赛,均获得一等奖。”洛碛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彰显古镇特色,洛碛镇还将新建洛碛历史文化陈列馆,继续挖掘洛碛特色文化,培养群众文化素养,提升建设软实力。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