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镇街  >   龙兴

通往乡愁的路已成风景线
——龙兴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龙兴镇支援社区吴家院子整治后,将吴氏家规写到墙上

龙兴镇支援社区雷家院子整治后的人行便道

 

龙兴镇排花洞村团碾槽示范点整治后的院落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兰卓 供图

  “我们家变靓了,今年过年亲戚朋友来了,我们觉得很有面子。”2月11日,正月初七,在龙兴镇排花洞村17组,年近六旬的村民李永长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他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以前过年过节,既期盼亲朋好友来也怕他们来,其实哪有怕的道理,就是平时也希望亲戚朋友来走动,只是过去房子太破旧了,周围环境也乱糟糟的,特别是城里的亲戚朋友来了,自己觉得太寒碜了。”

  “在排花洞村,像李永长这样在今年春节以‘新家’示人的村民有41户,而在整个龙兴镇一共有560户村民住进了‘新家’。”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3月开始,该镇按照“点上做靓、线上成景、片上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支援、壁山、排花洞、下坝等6个村居“一点两线三片”560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一点两线三片”实现“八改六化”

  去年3月初,排花洞村17组作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之一先期实施,标志着龙兴镇560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启动。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作采取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形式,以农村垃圾、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突出房屋整治为重点,破解环境打造难点,从乡村“景观意象”和“文化意象”两个维度来推进。

  何谓“一点两线三片”?“一点”即:排花洞村团碾槽示范点,共整治了41户农房;“两线”即:箭张路和“三十里花果长廊”两线,共整治了171户农房;“三片”即:支援“七彩铜锣”生态园、壁山村沱田、龙羽社区石家山,共整治了348户农房。

  与城里相比,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上的不便。为了大幅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以“八改”“六化”为主。“八改”即:改水、改路、改电、改厕、改厨、改院、改圈、改房;“六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同步推进“保洁、排危、拆棚、植绿”,即:垃圾治理、排除危房、拆除彩钢棚、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户一设计”凸显村庄文化味

排花洞村团碾槽示范点共32幢41户98人,耕地面积约3.33公顷。其中砖混结构12幢1867.5平方米,土墙结构20幢3716.88平方米,一般户37户,四类人员及档外困难群众4户。

结合地域文化,在保留当地的原始风貌的原则下,该镇对团碾槽示范点开展了“一户一设计”专项策划,在尊重现有建筑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充分展现“坡屋顶、小青瓦、灰屋脊、白瓦头、三角檐、木门窗、白粉墙、石墙裙”川东民居建筑八大元素,“整”出了农村新风景,“改”出了村民新生活。

通过新建改建排花洞村团碾槽示范点村口、荷塘、亲水平台、栈道、便道、石墙、景观置石、绿化植被、给排水、停车场、化粪池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生态景观工程,将其打造成一个吃农家饭、做农家活、品农家茶、摘农家果、赏农家景的“寂静山村”式新型独特民宿村落,让文化、生态、民生与功能齐头并进,把“点上做靓”。

以农户为中心“定制”整治内容

在重点实施排花洞村团碾槽示范点的基础上,该镇对“两线三片”采取“主要领导牵总、分管领导牵头、驻村组包村、镇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通过“量身定制”整治内容、建立代建单位名录、编制“三书两图两表一单”、聘请三方监理跟审四大措施,进行统筹推进,达到整体提升。

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收集和掌握农户真实意愿和需求,为整治工作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做到以农户为中心“定制”整治内容。在公开招投标确定的13家施工整治单位中,择优选择6家进入人居环境整治代建单位推荐名录库,由群众和整治单位实行双向选择,以控制整治成本和相关风险。

同时,镇里通过邀标比选的方式聘请专业监理单位和跟审单位,全程开展面上质量监督和跟踪审计,以保证工程质量、工地安全、工程进度和把控惠民资金的使用。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有年春节,来了一个城里的亲戚,在猪圈解手时被猪儿舔了屁股,从此一提到这个事,我们都哭笑不得,心里有愧啊!”李永长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不会再有这样的囧事了,我家的厨卫改建后和城里没有什么区别,干净整洁、方便卫生。”

“一点两线三片”的房屋多以土墙为主,室内简陋破败,厨房狭小、黑暗、潮湿,厕所人畜混用;有些房屋木梁已经断裂,仅靠木棍支撑,非常危险。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这样的农房光整治“面子”还不行,还得整治“里子”。

目前,“一点两线三片”已完成厕厨改造312户,搬迁拆除禁养区养殖场(户)20家。立足“补绿、栽绿、补量、提质”,完成聚居点绿化3个,宅基地绿化50余户;清理沟渠,规范房前屋后柴草堆、治理禽舍300处;整治“四山”违法建设任务25件967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245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492余吨,有效地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里子”也包括出行环境。该镇实施了御排路、双双路、江门路10.8公里农村公路硬化,开通了995路公交线路,极大地方便了支援社区和璧山村的2000多名群众出行。

该镇还投入资金80余万元,对118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和整治,整改公路隐患20余处。同时,硬化人行便道11公里,道路“院院通”“户户连”正在逐步推进,将极大地方便村民的出行。

水墨画里有了乡村文化地标

重塑乡村文化地标也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支援社区的吴家院子是吴氏家族由湖广入川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居环境整治时通过立家规、刻字辈、挂牌匾等方式,简要描述了吴氏家族的活动轨迹。雷家院子则充分将景观功能与农事节气、文化游览、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人、村落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家园。

“一点两线三片”年久失修的危房不见了,变成了白墙、木窗、灰檐、黑瓦的巴渝民居;坑洼泥泞、垃圾满地的坝子不见了,变成了镶嵌了文化图案的白石板广场;污水直排、气味难闻的黑臭水不见了,变成了青石板绕路、竹栏杆合围的清水池塘……隆冬时节,村庄在薄雾中隐现,像一幅幅水墨画。

这样的美景如何保持下去?排花洞村村委会主任陶箴全告诉记者:“人居环境整治后,村里有了收集垃圾的设施,还建起了保洁队伍。我们试行村落‘院长制’,定期开院坝会,向村民宣讲卫生知识、普及文明生活习惯,让大家共同来维护干净整洁的环境。”

“现在里里外外都好看了,‘八改六化’后生活也便利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谁都比以前更爱干净了。”李永长告诉记者。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