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民生

用实干担当书写高质量“脱贫答卷”
——茨竹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渝北之北,华蓥山下,坐落着一处秀美胜地——茨竹镇。这里群山环抱,林海莽莽,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尽管资源禀赋不差,但不少群众却守着美好的生态资源过着苦日子。“全镇共有172户463名建卡贫困户,其中因病致贫占43.6%,6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占比也非常高,这些特殊困难群体都是脱贫攻坚战难啃的硬骨头。”茨竹镇相关负责人坦言。

  在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最后冲刺阶段,茨竹镇把脱贫质量摆在首位,聚焦“硬骨头”,以精准帮扶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集体经济为重点,以内生动力为关键,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镇172户贫困户无一人返贫,人均纯收入达13690.7元。

  上下齐心

  扛紧扛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11月21日中午,海拔超过1000米的茨竹镇秦家村,午后的高山深处清爽舒适、寂静悠远。几声脚步声由远及近,镇里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又来走访入户了。

  “王书记,中午不休息又来入户?”

  “现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和决胜的阶段,必须时刻保持总攻决战状态,拿出过硬措施,精准查找问题,精准整改问题,精准落实责任,以更高的战略高度和更远的发展视角,书写高质量‘脱贫答卷’。”带队开展入户走访的该镇党委书记王卓伟这样回答村民。一番话,折射出全镇上下攻克最后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茨竹镇以全市脱贫攻坚督查问题整改为抓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标对表全面查找脱贫工作薄弱环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问题大整改、工作大落实、作风大整顿”主题活动,扎实有效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农村危旧房拆除、农村饮水保障、困难人群医疗保障、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问题调研等工作。全镇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对每一户贫困户用心、用情、用力,吃透户情、算准收入、落实政策、宣讲变化,用汗水换取群众的认可度。

  随着脱贫攻坚步步深入,面对最后的“硬骨头”,扛紧扛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全镇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为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该镇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责任,落实书记镇长“双组长制”,与16个村签订责任书,把促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内容,对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不到位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层层压实了政治责任。

  谋在实处,干在实处。党委政府的工作做实了,党员干部的作风打实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起来了,乡村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固强补弱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三年前,我们还在为子女的上学问题发愁;现在,孩子们在学校读书都是‘零费用’入学,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天大的好事。”家住茨竹镇中兴村的李芝国、杨巧巧一家是个重组家庭。夫妻俩抚育了4个子女,孩子们都处于上学阶段,教育费用一度成为这个勤劳的农村家庭最大的经济压力。被村里确定为建卡贫困户后,李芝国、杨巧巧一家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子女上学所需费用的负担大大减轻。

  “我患乳腺癌住院治疗花了约6.9万元,医保和健康扶贫兜底报销后,自己实际只支付了1900元。”茨竹镇三江村低保户艾明芳心怀感激地说。

  ……

  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医疗保障……一系列脱贫政策的实施让贫困群众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今年以来,茨竹镇紧盯政策落实,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整合各类资金,定向精准发力,向贫困发起猛攻。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全面落实“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行动,贫困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现已救助困难人群81人。按照农村四类人员危旧房“动态清零”的办法,将24户特困家庭、55户三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全部纳入整治任务,其中2018年新增2户建卡贫困户危房整治已全部完工。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镇共66名贫困学生无一人因经济困难失学、辍学。

  同时,该镇还大力推进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开发保洁、森林防火、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105个,确保困难人员有稳定收入。全力加强饮水保障排查。针对华蓥山脉喀斯特地貌水源稀缺的短板,在群众有自有水源的基础上,投资1650多万元修建自力水厂、放牛坪水厂,解决11377人的饮水问题,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全覆盖,确保全镇居民饮水安全。

  定向发力

  有效提升巩固脱贫成效

  在脱贫攻坚战中,防止脱贫后返贫特别关键。茨竹镇立足高质量脱贫,放眼长远,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切实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茨竹镇方家沟村常住人口有3432人,贫困户只有20户59人,现在已全部脱贫。该村在镇里的统筹规划和带领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打造果桑基地。基地按照“企业+农户+村集体”的模式发展,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享受分红。还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销售服务等援助,为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创收。

  村民艾治坝是巩固脱贫户,家里的3亩多的土地入股了集体经济,再加上在村上打工和喂鸡、喂猪、喂羊的收入,一家3口年人均收入达13300多元。“现在我们一家人过得很幸福,镇上的干部经常下来帮助我们,我们也用上了燃气灶,在镇上和村上的帮助下,我们还要努力劳动,争取过得更好。”艾治坝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同仁村传来好消息,该村在充分利用现有荷塘的基础上,新增了300亩精养虾塘,并通过“公司 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起了澳洲淡水龙虾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里的集体经济,也让当地村民有了增收的盼头。

  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产业是把“金钥匙”。茨竹镇在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把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巩固发展1.4万亩梨园基地、1200亩蓝莓基地的基础上,发展了1600亩特效产业(方家沟300亩果桑,方家沟和大面坡100亩青椒基地,同仁村和中兴村600亩龙虾养殖,自力村雷竹300亩、半边月300亩枳壳种植)。目前,全镇16个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贫困人群走向富裕,终究要靠自身的造血功能。茨竹镇还开拓金融扶贫“新路径”,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方家沟村7社贫困户杜代芳每天都要去猪舍看看饲养的几头大肥猪。“我之前一直想多养几头猪,就是没得钱买猪仔。多亏了镇里帮忙贷的3万元的小额信贷,为我解决了资金短缺的大难题。年底又有几头猪要出栏,依据现在的行情,经济效益肯定不差……”金融扶贫的政策,让杜代芳也有了产业。养了9头猪50只鸡,她每天都是累并快乐着,对未来期待满满。

  镇里承担了和银行对接的工作,贫困户不出村就能贷到款,这大大提高贫困户贷款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镇为有创业意愿的72户建卡贫困户累计发放114万元的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户贷率达41.9%,放贷人数和金额均保持全区第一。

编辑:官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