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专题
祝福2020新春特刊丨和和美美品年味 祝福声中团圆年

  核心提示>>>

  转眼间,新年了。街头巷尾的红灯笼,超市货架上、集市里琳琅满目的年货,以及步履匆匆急赴归途的人们,为渝北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气息。每逢此时,年味总是来得直接而热烈。它是灯笼对联衬托起来的风景,是烟花爆竹释放出来的快乐,是新年祝福纷至沓来的感动。才至腊月,人们便盼望着过年。洗衣物、大扫除、贴春联、炸酥肉、蒸烧白……人们在忙碌中等待新年的到来,在热闹中感受着渝北的变化。

  从前,领压岁钱是小辈的福利,如今一家老小手机抢红包其乐融融;从前,年夜饭是忙前忙后的一场硬仗,现在天南地北的餐厅为人们聚餐提供了更多选择……生活的变化为年味注入了更多新意,也让年味更加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重庆人的团年饭少不了一顿火锅

本报记者 柯雨

    品团年火锅宴,红红火火迎新年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任天驹 摄

    夏志勇一家欢欢喜喜围一桌,共享幸福美好时光

 

 

地点:

龙塔街道龙塔社区

人物:

夏志勇一家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万家团圆的日子,也从一顿团年饭开始了。1月20日,龙塔街道龙头寺社区的居民夏志勇一大早起来,就忙着和家人一道打扫卫生、采购年货、搬运快递……为晚上大家族的聚餐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前几年开始,我们都在外面的餐厅团年了,方便省事,也吃得尽兴。”夏志勇家人丁兴旺,每年此时,都要在餐厅订上几桌宴席,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年饭,寓意着新年家和万事兴、健康如意。

今年也不例外。早在两周前,夏志勇就在小区附近的火锅店订了3张桌子,“我还在网上团购了几箱好酒,今天刚搬回家,就等着晚上开饭,一家人喝个痛快。”夏志勇说,家里人都嗜辣,因此今年的年夜饭全家一拍即合决定吃火锅。“火锅红火又闹热,跟我们重庆人的性格一样,过年吃再巴适不过了。”

下午4点多,夏志勇结束手里的活儿,先行前往店里点菜,“我妈爱吃毛肚,爸爸爱吃腰片,几个弟弟妹妹喜欢虾滑、贡菜、酥肉……一个菜都不能落下。”家人的喜好夏志勇烂熟于心,点完菜,他检查了一遍后,便把菜单交还给服务员,又认真叮嘱了一遍每桌的锅底辣度。

傍晚6点,一家人陆续到齐,夏家的团年饭也热闹开席了。滚烫的牛油底料中翻腾着鲜红的辣椒和花椒,毛肚、鸭肠、腰片等荤菜先行下锅热场,和浓厚的汤料碰撞出奇特的化学反应。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店,问候声、祝福声此起彼伏,俏皮的重庆言子儿和吉祥话语满场飞,烘托出热闹非凡的新年气氛。一家人各有各的口味,但都在一个锅里涮出了麻辣鲜香,烫出了浓郁的人情味。

“真是和小时候不一样了,从前,在家吃一顿团年饭要提前好几天开始准备买菜,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搞定,非常适合我们年轻人。”夏志勇笑着说,如今,渝北不仅有全国各地的品牌餐厅,还有世界各地的料理可以选择,他和家人计划每隔一年换一家餐厅,为一家团圆增添更多新意。

说话间,夏志勇的侄儿侄女们结束了第一轮“战斗”,结伴前来拜年,“伯伯新年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一声声熟悉的拜年祝福语,穿过时光将人带回童年。夏志勇一边逗孩子们,一边拿出了早早准备好的红包,“压岁钱是我小时候最欢乐的过年喜事,这项传统可不能丢。”夏志勇说,团年的方式变了,但不变的是一家人对新年的期盼。

团年饭、中国年,365天的陪伴,在此刻的亲情中呈现。祝福声声迎新春,浓浓的年味,在一口麻辣锅中更加醇香浓郁。

 

一顿刨猪汤开启火热新年

本报记者 冯彦淇

李静家的团圆宴上,村民们把酒言欢,开怀畅饮

李静的幺爸在厨房里操办宴席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朱云卿 摄

 

地点:

茨竹镇茨竹村

人物:

李静一家

金猪摇尾辞旧岁,玉鼠探头迎新年。川渝地区历来有杀年猪、吃刨猪汤的习俗。临近春节,在渝北茨竹镇茨竹村,杀年猪的热闹戏也相继开台了,村民齐聚一堂,以一顿刨猪汤开启新年的喜悦心情。

1月13日清晨,记者乘车沿着一条蜿蜒平整的乡村小路来到了茨竹镇茨竹村金屋基社社长李静的家门口。刚下车,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歪了,歪了,贴歪了!往中间来点!”院里的男女老少都忙活着,帮李静家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

“村里的小一辈一年到头都在忙,趁着过年前夕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我把屋子收拾干净,大家耍起也舒服。”李静80多岁的老父亲边说边麻利地打扫院子、擦拭桌椅,院坝呈现出一番热闹红火的景象,团圆的气氛悄然而至。

走进院坝,一块块新鲜的猪肉摆放在三轮车后厢上。“农村团年要杀猪,杀猪过大年也为未来一年红火的家庭生活讨个好兆头。今天这只猪有200多斤,我们一家人凌晨4点就起来忙活,杀猪、接猪血,猪血就是‘刨汤’的原材料之一,等到中午开席的时候,血旺就成型了,再放到提前熬好的大骨汤里,味道巴适得很。”李静眉开眼笑地招呼着客人。

片刻后,屋顶上空升腾起袅袅炊烟,原来是女主人郑光蓉和李静的幺爸正在厨房忙碌着,“今天幺爸就是我们的大厨。”郑光蓉打趣着。灶台上,蒸汽缭绕,香味四溢,幺爸翻炒着猪肝。提前到场的乡亲们也没有袖手旁观,帮忙生火加柴,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团年饭。“我们农村所有食材准备都需要亲历亲为,这不,头几天就开始准备了,熏腊肉、灌香肠、酿甜酒、打汤圆……”郑光蓉一边往碗里打着佐料一边给记者介绍道。

临近午时,李静家的院坝已经热闹非凡,邻里乡亲齐聚一堂,坐在饭桌旁,叙旧话家常。“来咯!来咯!小心烫哟!”李静吆喝着手里端着一盆刚出锅的“刨猪汤”。不一会儿,4张桌子上就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美味,除了主打“年菜”刨猪汤以外,还有水滑肉、泡椒猪肝、红烧肥肠等李静最拿手的好菜。记者也按捺不住坐上宴席,和大家一起品尝了这一道道纯正自然的农家味。

“快去添碗甑子饭,配起吃才安逸。”一旁的村民冉崇琼催促着。冉崇琼和李静是老邻居了,近年为了照顾孙子便长住在两路的女儿家,在接到李静的团年邀请电话后,她特地和丈夫赶回了茨竹村。“回老家吃刨猪汤,和大家在一块拉家常就是我记忆中的年味。”冉崇琼笑着说,“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在老家新建的房屋里吃年夜饭。家里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建新房、修小路、挖化粪池,都给了补助。”饭桌上,冉崇琼一再盛情邀请记者去她家新建的三层小楼房坐坐。

“村里每年都会团年,今年在我家,明年就去他家,人多聚在一起才更有年味!”郑光蓉挨个为乡亲们倒上自家酿的黄酒,看着大家相谈甚欢欣慰地说,“过去,大家生活都不宽裕,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现在日子好了,村里气氛也越来越融洽了。”

饭后,李静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有了大变化,村里的道路硬化了,不少土坯房变成了干净靓丽的新楼房。“我们村里还请了工作人员清扫保洁,随着村里环境变好,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大家也讲究卫生了。”李静说,今年,大伙儿都盼着村里能通上天然气,还能加入蔬菜、农业、养殖等专业合作社,以此增加收入。

正如李静所说,近年来,茨竹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牢扶贫工作基础,以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接下来,茨竹镇将以“双十万工程”建设为契机,结合退耕还林等项目,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旅融合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编辑:魏国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