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网  >   民生
寒假后返校师生如何防疫快来看看这份指南

建议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师生们在返校途中应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

  对于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

  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

  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

  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要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给寒假后返校学生、返岗教师的防护指南》(以下称《指南》),做好假期后返校学生的预防工作。防疫情,师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如何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准备返校的你需要知道这些!

  乘坐公共交通的正确方式:

  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

  “请大家自觉接受体温检测。”“您好,换下来的口罩请扔到旁边的专用垃圾回收桶。”在重庆北站,早上天还未亮,重庆公交车司机刘波已经做好给车辆喷雾消毒等准备工作。他戴好口罩和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学生返校临近,疫情防控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加强消毒和通风仍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最主要的防控手段。根据《指南》提示,旅客乘坐火车、飞机,要尽可能隔位而坐或分散而坐,建议长途汽车隔两个小时到休息区休息并开窗通风。

  《指南》指出,在返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同时,在旅途中要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要及时报告乘务人员;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此外,师生们在返校途中应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用心做好防护细节: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做好个人卫生

  为确保校园环境的舒适安全,《指南》指出,各学校要用心做好防护细节。

  对于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

  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接触其他

  人员,学生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学校要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另外,校方对因病误课的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考试者,应安排补考,不应记入档案。

  同时,学校应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

  相关专家表示,很多人对“病毒在电梯按钮、门把手易存活”这个说法有一些误解,其实,这些地方风险较高,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高频接触导致交叉感染风险大。对应策略有三条:一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可以一天多次;二是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在接触以后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让办公环境舒适安全:

  错峰吃饭、科学消毒等助力安心工作

  看着复工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很多老师也对自己曾经熟悉的工作环境产生了一些担心。为确保办公环境的舒适安全,《指南》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护举措。

  《指南》提出,办公室要做好日常消毒,勤开窗、常通风,建议每天通风3次,每次20至30分钟。相关专家也建议,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环境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另外,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减少人员的密度。如果有条件,各单位应在职工进办公楼前对其测量体温,便于尽早发现发热病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对于中央空调能否使用的问题,相关专家表示,使用前应对空调的类别、卫生指标等充分了解,结合建筑的特点做综合评估。如果是按照中央空调设计规范做的空调,使用应该是安全的,同时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无序外溢。万一有疫情出现,应该停止使用中央空调,还要对整个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经过评估后确认是否可以打开。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一定要有针对性。”根据《指南》提醒,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无人的环境。因为如果人吸入了消毒剂,或是往人的身上反复喷洒消毒剂,都有潜在风险。

编辑:魏国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