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一分 农村环境美十分
——渝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从“指尖”到“心间”

本报记者 杨荟琳

玉峰山镇旱土村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本报记者 胡瑾 摄

如今的渝北农村环境是什么样呢?垃圾路边倒、杂物水上漂、鸡鸭满村跑、路面坑坑洼洼,村内环境“脏乱差”?如果你还是这样的印象,那么你肯定很久没有下乡去看看了,抽空去渝北的农村看看,一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惊喜。如今,行走在渝北农村,已经很难再见到路旁有人乱扔垃圾了,路边都摆放着分类垃圾桶,村民们每天清晨将自家垃圾分类打包,然后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

干净清爽的村道,整齐摆放的垃圾桶,错落有致的绿化设施……这样的改变都源于我区在农村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了解,我区共有涉农镇街13个、行政村179个,农村户籍人口约33.6万人。自2015年12月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来,全区通过摸底调查、试点收运、完善设施、配置设备、组建队伍等方式,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街管理、区运输、区域处理”的收运体系,2019年获评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目前全区全境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覆盖,示范镇街覆盖比例达到100%。

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为农村生活垃圾建个“家”

在渝北农村,你随处都可以看到垃圾箱,居民扔垃圾十分方便。

要让群众摒弃以往乱扔乱倒垃圾的习惯,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为此,我区完成了前端收运设备配置,自2017年以来,共投入16350万元,新购买了可卸式垃圾箱体5500多个、分类垃圾桶2.6万多个,并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实现便民投放、便捷运输;完成了专兼职人员配备,通过财政合理补助、镇街统筹配备,配备了专兼职环卫保洁员约5000名,按村居、网格合理分配,组建起了农村公共区域垃圾收集、环境保洁的主力军,建立了分类分拣、收集运输、指导督促、志愿服务“四支专业队伍”;完成了中端收运设施布局建设,建成了兴隆、大湾、统景、古路四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及分拣基地。

正是有这样完善的收运体系,才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奠定了基础。2017年以来,全区先后清运生活垃圾共101429.55吨,全面完成了存量垃圾、暴露垃圾清理,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现在农村变美了,我们作为一份子,应该为农村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2月20日,在统景镇江口村,村民李林外出倒垃圾,谈及垃圾分类工作,李林如是说。

你是否会惊讶,为什么在农村,村民们对垃圾分类如此熟悉?

这都得益于前期的宣传发动工作。在农村推进垃圾分类,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群众树立垃圾分类意识,让他们愿意参与其中。为此,我区积极宣传发动,利用“三字经”、快板剧、顺口溜等接地气的宣传形式和小手拉大手、“蓝火钳”行动等公益宣传以及入村、入户的宣传发动,结合市、区媒体的正面引导,广大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知晓率达到100%。

为提升各个镇街对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我区首先在大盛、兴隆、茨竹、大湾等地打造了多个区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镇,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之中,主动签订整治责任书、家禽圈养协议书。

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城乡接合部整治工作,引导村民开展以清柴草、清粪堆、清垃圾、清院落、清沟渠为主要内容的“五清”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垃圾归桶无乱扔、柴草归齐无乱放、家禽归圈无散养、粪便归池无溢流、搭建归整无脏乱”的“五归五无”目标。通过这些措施,让全区农村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广大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满意度达到100%。

建立常态保障机制

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精准处置

近日,记者在王家街道苟溪桥村看到,路边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不见了,原先灰头土脸的老房子焕然一新,墙面上的山水画美感十足,每家每户门口整齐地摆放着两个垃圾桶……

这样整洁有序的美景,如今在渝北许多乡村都能看到。

针对场镇和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情况,我区确定了两个分类标准,即场镇按“四分类”、行政村按“三分类”;建立了农村实施“户分类、村分拣、镇(街道)督促、区分类运输、区域分类处理”的分类收运系统。目前,全区农村场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道路的厨余垃圾均实现了集中收运,并向农村居民的密集区延伸。通过运行,示范村垃圾收运量减少30%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左右。

在推行中,我区健全了生活垃圾收运机制,通过委托运输的方式,发挥调动区固体废弃物运输有限公司专业力量,充分利用市环卫集团的处理技术,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街管理、区运输、区域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同时,建立了常态运行保障机制,按照区级补助一部分、镇街自筹一部分的方式,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区财政每年投入约3800万元用于保障常态运行,并按照保洁员聘任与网格员、受助群体结合的方式,健全保洁员管理制度,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格局

如何让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常态有序地运行?

面对这道考题,我区从建机制上下功夫。

为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作格局,我区成立了渝北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协调组,在区城市管理局设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配备了专业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工作。在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内设了垃圾分类执法机构,负责统筹指导和监督全区垃圾工作。各镇(街道)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等工作,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施中,我区还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从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完善配套设施设备、配齐专业保洁队伍、完善长效管理制度、落实经费保障五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并从分类标准、分类方式、责任分工等方面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为落实责任,我区完善治理成效考评机制,建立了“月考评、季通报、年评优”的督促考评机制。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区政府办公室督查室参与,对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每月对全区涉农镇街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排名每月向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通报,并作为年度城管目标绩效考评主要依据。同时,强化资金保障。2017年以来,区内建立以“市补助、区奖补、镇街配套”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编辑:渝北陈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