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道盘溪河社区设立助老便民服务点 “小修小补”手艺人有了稳定的经营场地

盘溪河社区设立的助老便民服务点 记者 王彦雪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彦雪)“以前在楼道口搭棚给人理发,被投诉占道经营,现在社区统一弄了便民服务点,居民们找我方便了,我也不用到处找地方了。”说这话的是龙山街道盘溪河社区专为老年人理发、修须的手艺人张阿姨。她提到的便民服务点正是前不久盘溪河社区设立的助老便民服务点,这里集聚了一批从事“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的手艺人,让他们的“业务”有了新的落脚点。

随着城市管理的不断规范,曾经遍布街头的补皮鞋、换拉链、改衣服、配钥匙、理发等物美价廉的手艺摊子渐渐隐匿于街头,居民一旦有需求就得到处寻找,手艺人们也因为没有固定落脚点只能四处“打游击”,张阿姨就是这么一位手艺人。6年前,从孙子上幼儿园开始,为了贴补家用,她便在自家房屋楼道口搭了一个简易的四角棚,专门为老年人理发、修须,因为手艺不错、收费便宜,吸引了附近不少老年人前来光顾。

不想,随着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张阿姨的小摊好几次被人投诉“占道经营”。“6年来风吹日晒、收入微薄,但我上有老下有小,店铺又太贵了,又不想放弃这门手艺,所以就顶着压力支撑了下来。”回想起以前,张阿姨感慨地说。

张阿姨的遭遇不是个例,是这群从事“小修小补”行业的手艺人们面临的共同困境。“占道经营是这些‘小修小补’最被诟病的地方。”盘溪河社区工作人员郑渝飞介绍,去年8月,社区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辖区内有10多户“小修小补”游摊长期“打游击”,因为游摊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也无法放弃。同时,对于周边居民来说,改衣、修鞋、理发,这些看着不起眼,但生活却离不开,于是让“‘小修小补’有序回归,为百姓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就成为了盘溪河社区从去年来一直放在心上的民生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盘溪河社区党委联合龙山城管大队,先后召开5次协调会商定方案。该社区定期公示协商会会议内容,征求周边居民和摊主意见建议。最终,该社区党委、龙山城管大队议定,结合社区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需要,以服务辖区老年人为重点,在校园新街设立助老便民服务点,无偿提供给游摊小贩使用,并将他们纳入规范管理。而张阿姨就是第一个与社区签订摊位管理责任协议的手艺人,签订协议后,她带着工具搬进了便民服务点。

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条长约50米的人行道上专门搭建了透明雨棚,社区还贴心对每个摊位占位进行了划分,一切都井井有条。缝纫机的踩踏声、配钥匙的磨锉声交织着,透露出浓浓的烟火气。“这里既敞亮又能遮风挡雨,有了稳定的经营场地,我真是说不出的开心。”张阿姨笑着告诉记者。

便民服务点开张后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光顾,来修皮鞋的一位居民就表示:“社区开设便民服务点,保住了他们的饭碗,也带给了我们方便,还让社区管理更加有序文明,一举三得。”


编辑:渝北陈遵